测试版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会诊中心>> 中心动态 >>正文

中心动态

剥茧抽丝,化繁为简,多学科会诊助力复杂脑血管病诊治

发布时间:2019-04-01 09:07:07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浏览次数:

多学科联合会诊可以为复杂脑血管病等疑难病例提供更为全面合理的诊治方案,对提升脑血管病的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2019年3月28日上午,唐山市人民医院多学科会诊中心,为神经内一科一例复杂脑血管病进行多学科会诊。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等一大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居我国目前死亡病因第一位。脑血管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规范化诊治是降低死亡、残疾和再发的关键,其包括正确的入院前处理、规范化急性期治疗和康复以及依据病因和危险因素评估进行合理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等。近年来脑血管病防治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不少疑难或复杂病情的患者需要特殊关注,例如少见病因及病因不明者、同时存在多种疾病或危险因素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者、或存在病情或需求矛盾情况选择治疗或预防方案困难者等等。多学科联合会诊可以为这些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合理的诊治方案,对提升脑血管病的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IMG_6790_副本.jpg

本次会诊目的:明确诊治方向,制定远期治疗方案。

参加本次多学科会诊的专家有:我院神经内一科王彦主任、神经外科石文健主任、核磁室钟洪波主任、胸外科邹国红副主任、CT室赵林副主任医师及神经外科介入团队辛佳主治医师等。

患者为一青年男性,受凉后出现突发癫痫发作,腰穿显示颅压高,脑脊液异常,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伴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入院后肺CT发现磨玻璃样结节,头颅CT、核磁MRI、MRA、MRV及脑血管造影DSA等一系列检查,住院后出现了临床及影像学不断的变化,为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让患者的诊治更加优化,神经内一科提出多学科会诊。

会诊病例由神内一科张凤莲副主任从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入院查体、诊断思路、治疗过程病情进展变化及患者转归等向会诊专家做了详细介绍,并提出诊疗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困惑。

经过各位专家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诊治过程以及疗效以及结合影像的动态变化,展开热烈的讨论,不放过对影像细微细节的分析,拨开迷雾,抽丝剥茧,化繁为简,使病人的诊断更加明朗化,为病人制定下一步治疗措施及复诊方向,为病人取得良好预后奠定了基础。

IMG_6804_副本.jpg

神经内一科王彦主任

IMG_6771_副本.jpg

神经外科石文健主任

IMG_6774_副本.jpg

核磁室钟洪波主任

IMG_6798_副本.jpg

胸外科副主任邹国红

IMG_6801_副本.jpg

CT室赵林副主任医师

IMG_6865_副本.jpg

神经外科介入团队辛佳主治医师

IMG_6876_副本.jpg

神内一科张凤莲副主任

卒中中心简介:

唐山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在2015年5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卫计委的标准率先在唐山市成立,打破了过去单一科室治疗脑卒中的模式,整合资源,联合院前急救120、急诊科神经外科、介入室、检验科、超声室和影像科室等多学科通力合作,开展了以“卒中绿色通道”为主要工作的卒中中心诊治工作,构筑了强大的脑血管病医疗团队,拥有完善的脑卒中医疗服务体系,可采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支架下机械取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持续提高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质量,同时,该中心还具备强大的流行病学管理、基础研究、脑血管病药物研发等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平台,目前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授牌单位。

1.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4.5小时时间窗内的溶栓治疗是目前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结局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唐山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秉持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整合院前急救120、急诊科神经外科、介入室、检验科、超声室和影像科室等多学科通力合作,建立溶栓绿色通道,利用团队优势,优化溶栓的路径,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地治疗。

2.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

唐山市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介入团队,为北京天坛医院介入联盟成员单位,在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框架下,较早的开展了急性脑梗死急诊动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急诊机械取栓、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动脉瘤栓塞及夹闭治疗,成功开展了颅内及颅外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残致死率,挽救了患者生命,赢得了神经科学领域专家的公认和患者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重症监护室的使命

我科的王彦主任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四届神经营养支持学组委员,在王彦主任的指导下,神经重症室开展了重症脑血管的规范化诊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昏迷评估及癫痫持续状态的规范化培训及治疗工作,并开展了神经营养支持治疗;科室医护人员多在北京宣武医院进修神经重症,学习了昏迷、脑死亡临床评估、脑电图监测技术、诱发电位及TCD技术,参加人员分别取得了各自的专业证书,为昏迷及脑死亡工作的开展准备了必须条件。同时这些技术对于神经重症工作的开展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好的为患者保驾护航,共同肩负起重症监护生命的光荣使命。

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的医疗专家组率先提出。在该模式下,来自外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的专家组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治疗团队(即MDT),针对某一疾病、某个病人,通过会诊谈论的形式,提出最佳治疗方案。MDT诊疗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将多学科的诊治优势强强联合,以期达到临床治疗的最大获益。其实受益的患者也不仅是肿瘤和癌症患者。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多病缠身,有些疾病不是一个科室就能解决的,需要多个科室联合诊治才能得到最佳方案。比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后期并发症,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就需要相应科室的医生来诊断。特别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患者,借助多学科会诊可以享受到一站式医疗服务,不用多个科室东奔西跑,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医生围着患者转,达到让患者少跑路、看好病,不仅增强患者的获得感,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这种诊疗方式,唐山市人民医院在近年已开始尝试应用,并且组建了上百人的专家库,先后有许多患者从多学科就诊中受益。

唐山市人民医院多学科会诊中心简介:

唐山市人民医院会诊中心将本着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原则,集中全院在诊治及与对外合作方面的资源优势,对本地区患者提供多学科协作会诊服务,通过综合多学科专家会诊意见,确定最佳诊治方案,使患者能够得到最准确的治疗,从而实现规范化精准治疗。为有特殊需求的患者提供国内外远程会诊服务及境外医疗服务。(会诊专家团队详见:https://hzzx.tsrmyy.cn/Html/News/Columns/486/Index.html)。

提供的多学科会诊服务有:

1.首诊疑似或初次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

2.复发及疑难复杂患者;

3.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4.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5.涉及有多专业科室治疗手段的患者;

6.有国内外会诊需求的患者。

 

图片:冯美珠

文字:张凤莲、冯美珠

2019年3月28日